【2010年2月金石堂網路書店排行榜】特別推薦,
歡迎來館閱讀新書喔!
(圖片來源:博客來網路書店)
書名: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
作者:強森/楊惠菁/Johnson Rebecca
出版社:商周
出版日期:2009年12月04日
放置地點:圖書資訊館二樓 新書展示區
索書號:874.57 1340
下架日期:2010年3月18日
內容簡介:《出處:博客來網路書店》
生命中,有許多事情是準備不來的......
我們都想保護自己所愛的人不受傷害;偏偏意外總是讓人措手不及!
療癒系新銳作家芮貝佳.強森,寫出全天下父母最難承受的痛:
孩子,說再見並不表示我不愛你,
也不表示我不會時時想念著你!
蘇菲雅深愛著兩個女兒,每次看著她們出門時,她總不禁擔心,
要是誰出了什麼事該怎麼辦?要是發生了什麼意外該如何才好?
她想提早為失去做些準備,卻不知道,生命中,有許多事情是準備不來的......
接到小女兒海倫出車禍的消息,蘇菲雅心裡升起一陣恐慌,她這才知道,
自己之前的準備完全派不上用場。
蘇菲雅一家人的生活因為這場意外而陷入矛盾和混亂!面對陷入昏迷的女兒,
他們不能放棄任何一絲希望。雖然蘇菲雅不想死,但如果可以把自己的腦子給女兒,
她會這麼做......照顧海倫是一場長期的抗戰,誰要陪伴她度過漫長的可能?
離開,是自私的決定嗎?
推薦序
捨不得說的再見 廖輝英
我們的一生,總有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候:告別童年、告別摯愛、告別好友、告別親人
……人活著,其實就是不斷捨棄一些人事物,或是被一些人事物捨棄的歷程;
終此一生,我們就是不斷地在說再見,不斷地割捨和失去。說得出口的再見,
即使痛,卻還承受得住,因為我們對這樣的放手、對如此的失去,
在心底已經有了確認和覺悟;那也是因為這種「失去」十分確定,
沒有疑慮和模糊地帶,沒有任何一絲絲「或許會有奇蹟」的期待空間──
它就是事實,除了接受,誰也束手無策。
在這種時候,人才會認命,才能放手。
但是,人生的事,不總會如此工整平實,人們面對的,往往是命運的無字天書,
風雲變色、天崩地裂、覆巢幾無完卵,而當事人偏偏既無法抽身離去,
也很難冷靜面對,只能接受無盡的折磨,等待老天開眼。
芮貝佳.強森的處女作《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》(And Sometimes Why)
所要描述的,正是這種不可預料、也無從掌控的狀態。
文學教授達瑞斯和他在博物館工作的妻子蘇菲雅育有兩女,即將升上高三的
次女海倫,在跟男友提分手的那天,因搭上男友酒醉駕駛的摩托車而發生車禍。
海倫從此陷入重度昏迷,醫院放棄救治的希望,甚至要求將海倫移出加護病房。
而自從海倫出事之後,達瑞斯便堅持家中所有的成員〔他自己、妻子和長女米蘭達〕每天一大早就
得到醫院去探視海倫,和她說話、朗讀給她聽,或做任何他認為有益的事。
但醫院已宣告海倫醒來的機會渺茫,加上每天這樣的折騰,對蘇菲雅和米蘭達
無疑是一種難以承受的重。被嚴重忽視的米蘭達,決定遠赴阿拉斯加
投奔男友傑森;而被達瑞斯認定為遺棄海倫的蘇菲雅,
從抽菸、酗酒到丈夫搬出去住,最後只能出走紐約尋求獨立生活。
一個原本和樂的家庭,到此完全解體。
如果小說完全繞著這個家庭、這件悲劇打轉,我相信一定愁雲慘霧、單調悲悽,
完全擺脫不了這類小說的窠臼。
但作者讓幾條線交錯進行,小說順暢明快地交織遊走,讀者一下子緊張地猜測
是否有人故意要害死海倫的男友;一下子又興致勃勃地關心起米蘭達
在阿拉斯加的荒野歷險記;蘇菲雅似乎正要萌芽的羅曼史,
更讓我們又興奮又擔心……雖是處女作,但作者展現非比尋常的才華,
讓每一章節都引人入勝、欲罷不能。本質上,它不僅是本很好看的小說,
也是一本有企圖心的作品。它試圖讓我們正視「小孩離開、大人留下」
的家庭最終面貌;也期望用這個故事,告訴我們當人生不得不說再見、
卻遲遲難以出口的時候,期間是多麼地折磨人!
這種折磨,甚至會毀掉十分恩愛的夫妻和貌似美滿的婚姻。
它應該也帶給我們省思家庭看似無為、其實非常重要的功能;
以及配偶對這個家持恆不斷所付出的心力,多麼值得感謝。
這本書不會說教,但它的確用故事的張力,不著痕跡地在許多面向,給了讀者好幾聲暮鼓晨鐘。